内幕交易
业界人士注意到,把基本环境质量称为政府需确保的公共服务,这样的提法尚属首次,其内在含义是,除了发展经济外,政府也要负责提供蓝天清水净土。
征求意见期间共接了1.4万个电话,收到4000封电子邮件、5万份书面或口头意见,而且多次通过听证会、会议、电视节目征求意见。首先,每个国家实施PM2.5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澳大利亚在2001年开始考虑,并在2003年制定了PM2.5的非强制标准,并且至今仍未推出强制标准,这期间一直在做大量的监测和基础研究工作。中国PM2.5标准实施的最后期限拟为2016年,实施的含义应该是指开展常规检测并公布结果。世卫组织同时还设立了三个过渡期目标值,为目前无法一步到位的地区提供了阶段性目标,其中目标1的标准最为宽松,目标3最严格。按理说,制定标准所依据的科学研究结果相同,各国的标准理应一样。从设定标准到具体实施,也需要一个过程。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制定了PM2.5的准则值。自从美国于1997年率先制定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许多国家都陆续跟进将PM2.5纳入监测指标。在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环境保护法》(1989年)规定,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作出决定。
就国内法而言,跨界环境污染主要是指跨越行政区域(省、市、县等)的环境污染。后者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表现突出周建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服务业将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的技术、设备和资金需求,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中国能源网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11月25日在中国(南京)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通过多种措施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中国能源网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11月25日在中国(南京)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通过多种措施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周建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服务业将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的技术、设备和资金需求,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
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用坚定不移的脚步尽力缩短这一阶段,因为它深知:这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负的责任,更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煤炭仍是主要能源。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前者出现于中国最新公布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意味着1990-2009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5%,远超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决定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温室气体排放正处在上升阶段。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绿色低碳被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未来的10多天里,关乎人类未来减排行动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南非德班举行。2009年11月,中国首次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结果如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脚步都将更加坚定。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
一种粒径不超过2.5微米的空气颗粒有望被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的视野。在中共十七大报告总结列举的七大困难和问题中,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被列在首位。支撑这种减排力度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其中包括加快环保立法。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都没有过如此之大的减排力度。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能。
北京11月27日电 55%和1.6%,令人喜忧参半的两个数据。规划明确要求,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
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中国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后者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只降低了1.6%,距离全年要完成的3%至3.5%的任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不作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仅在11月,一系列减排措施就让人目不暇接: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用5年时间逐步淘汰白炽灯。
这远远超出巴厘路线图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要求。广泛汲取民意,加强舆论监督等。成绩斐然但挑战严峻,这是当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现实。这意味着蓝天的定义在更贴近民众切身感受的同时将更加苛刻,也清晰地标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勇气和决心。
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6日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将减排工作引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考核体系德班(南非),2011年11月27日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
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与会各方将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1月27日,在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外,人们在主办方南非设立的应对气候变化展上参观
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与会各方将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德班(南非),2011年11月27日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11月27日,在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外,人们在主办方南非设立的应对气候变化展上参观在发展中国家推动下,2005年底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暨议定书生效后的第1次缔约方会议上,正式启动了2012年后的议定书二期减排谈判,主要是确定2012年后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和时间表,并建立了议定书二期谈判工作组。
但与此同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个委员会成立后共举行了6次谈判,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首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交参会各国签署。
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量少、当前和未来呈增加趋势。否则,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传染病增加、水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气候变化谈判历程和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展望上篇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各国共同应对。经过2006年-2007年的谈判,在2007年底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气候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在非洲集团、中国和印度的强烈要求下,该议题讨论的林业活动范围由早先仅关注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活动导致的碳排放,开始被扩展到包括减少发展中国家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以及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增加森林碳汇的活动。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